专业设置
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学位点
鲁东大学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24年获批,是山东省内为数不多的授权单位之一,下设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东亚儒学与传播、东亚经济合作与区域治理 3 个研究方向,自2025年正式招生。
一、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
本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己任,旨在为国家与东亚各国交往输送政治立场坚定,胸怀国之大者,具备坚实的学术素养,具有跨文化理解与交往能力、国际传播意识与能力的优秀人才。
具体目标是,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具备较扎实的区域国别学理论基础和多学科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在多学科平台上对东亚区域及域内国家进行儒学与传播、经济合作与区域治理等领域的专题研究或参与相关实际工作的研究和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二、特色优势
1.人才培养:鲁东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专业齐全,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1人,山东省东亚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东亚儒学传播研究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获得日本、韩国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具备半年以上对象国留学、访学、调研的教师占63.3%;具有专业日语、韩语能力的教师占66.7%。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研究能力强,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兼备。
2.科学研究:本学位点基于学科交叉优势,依托国家级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等平台,长期跟踪东亚并形成整体性、综合性且相对成熟的学术观点;在儒学传播、经济合作与区域治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能够服务东亚发展需求的学术成果。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17项,发表论文148篇、专著译著52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举办承办高规格学术会议和论坛16场,有效服务了国家外交、东亚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
3.社会服务:本学科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智力支持。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翻译和文化工程“大中华文库”“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等项目16项;教师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并担任中方院长,研究生赴日本、韩国“孔子学院”任教50人次;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翻译服务千余人次;积极参与海洋文化、开埠文化、红色文化调研和外宣活动,服务烟台文化“走出去”战略;发挥智库作用,为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区域安全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智力支撑,在东亚儒学创新、地方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百余项,其中30多项获得省级以上部门采纳。
三、招生方向
1.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
聚焦东亚开展区域国别学一般性理论与方法研究,通过对东亚各国整体性研究,提炼可供指导本学科研究的一般性理论与方法。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平台,在语言、文学、历史、丝路等领域研究成果丰富。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6项,发表论文46篇,出版专译著17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现有专任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7人,有海外经历教师占 62.5%。
2.东亚儒学与传播
开展儒学在东亚特别是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传播研究,阐释儒学东亚传播与政治发展、外交实践、国际秩序间的互动关系及一般规律。依托“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和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团队,在儒学东亚传播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举办“东亚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等会议9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9项,发表论文64篇,出版专译著20部、《东北亚儒学研究丛刊》3辑。现有专任教师13人、硕士生导师8人,有海外经历教师占 92.3%。
3.东亚经济合作与区域治理
开展东亚各国贸易、投资等经济合作和经贸规则、制度型开放等区域治理研究,在阐明内在动力基础上,探索指导各国加强经济合作和区域治理的可行路径。依托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环渤海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经济合作和区域治理研究领域成果突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8篇,出版专译著15部。现有专任教师7人、硕士生导师5人,有海外经历教师占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