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

专业设置

日语专业

上传时间:2024-07-21 16:40

专业沿革

日语专业成立于1994年,2001年升为本科,2006年获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日语笔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5月,专业被选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山东分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单位。本专业拥有东亚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所等学术平台。与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九州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威海正道商务咨询公司等机构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本专业秉承“复合与应用并举”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沿海及中日交流与合作前沿等区位特色,以国际化、多元化、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强基强能为重点,构建了“日语+”课程体系。通过中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成功打造了2+2(双学位)、3+1、3.5+0.5等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日语人才,深受教育、文化、外事、旅游、商贸、科研等用人单位好评。

学生规模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收本科生60名,在校生本科生158名;学术硕士、专业硕士在校生29名。

师资队伍与教学科研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3人。长期聘任日籍教师2名。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教学、科研课题40项,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出版专著8部,编写专业教材16部(包括“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系统掌握日本文学、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熟悉中国文化知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国际商贸、跨境旅游、跨文化交际、中日交流与合作、企业文化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用日语讲中国故事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中日关系研判能力、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涉日外事、商贸、旅游、教学、研究、翻译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日语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等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概论、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化史、日本概况、日语演讲与辩论、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为165分。其中,必修课141学分,学分占比85.45%;选修课24学分,学分占比14.55%;实践学分39分,学分占比23.63%。

人才培养特色

一是本专业构建了“四维一体、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本专业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就业技能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之路,创建“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模式,与企业构建合作共同体,增强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实现专业与企业的共建共赢;三是本专业坚持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创业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社团活动积极活跃,每年都成功组织参加演讲比赛、风采比赛、演剧比赛等各类专业赛事,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学校“国际化”战略引领下,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大力支持下,与关西大学、爱知学院大学、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九州外国语学院、长崎外国语大学2+2留学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外语人才,受到招生院校及用人单位一致好评。院校收获优秀科研预备人才,企事业单位收获优质员工资源,促进了多方文化交流,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此举措不但提升了本专业的知名度,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省了人才培养的资源,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质量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多年来,为中电科发展规划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三井住友银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北京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法院、蔼司蒂材料(烟台)有限公司、烟台市商务局等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有50多名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赴日本留学深造。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在全国日语专业演讲、“人民中国杯”国际日语翻译大赛、山东省科技翻译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日语赛道)、全国日语知识大赛等专业赛事中屡创佳绩。